建设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系统解决区域农业共性关键技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截至目前,国务院先后批准建立了杨凌、黄河三角洲、晋中和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经过20多年发展,示范区不仅在解决区域农业发展难题、农业种源开发利用、探索未来农业发展新模式、新型创新主体培育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示范作用,而且也在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示范区也面临着管理体制机制需进一步理顺、创新要素集聚作用不明显、创新示范效果不佳等问题,亟须进一步释放制度红利,探索科技创新发展模式,引领农业科技发展新趋势。

“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发挥示范区科技创新带动作用,形成农业科技创新集聚效应,需要从聚集创新要素、体制机制改革和特色产业培育等方面着力破解制约示范区建设的突出问题,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发挥示范区对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作用,打造农业科技创新“硅谷”。

集聚创新要素,打造农业科技创新有效载体

示范区应借助政策优势,吸引聚集农业科技创新要素,整合形成科技创新要素载体功能。

一是以示范区为载体,聚集创新要素,形成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创新平台。积极引导涉农院校、科研机构围绕区域性农业发展共性难题和科技创新,发挥多领域、多学科、多专业的协作优势,到示范区设立分支机构、试验基地、教学点、创新平台、教授工作站、共建大学等。探索设立测试检测中心、农业高新技术研究院、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联合建立育种研发中心和良种繁育基地,开展种源关键技术攻关行动,解决重点领域、重大技术难题,提高种业自主创新力。

二是整合人才集聚优势,打造农业科技人才聚集高地。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通过搭建科研平台,引育科研人才,抢占现代农业科技制高点成为示范区发展的关键。谋划布局一批国家级、省级高水平创新平台,通过“外招内育”方式,针对性地培育、引进一批多层次复合型科技人才。通过设立农业人才专项经费,创新创业支持政策,鼓励和支持涉农高校毕业生、高端人才在示范区创业就业。

三是打造区域特色品牌,优化创新要素生态。坚持“一区一主题”原则,有效聚合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培育一批具有区域特色、比较优势的涉农企业和创新主体。示范区围绕区域重大技术难题,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资源,统筹推进平台、项目、人才等多要素与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构建特色鲜明、协同发展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探索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释放制度红利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示范区的使命之一,也是示范区发展最大的政策红利,要勇于进行制度创新,向体制机制改革要活力要动力。

第一,加强体制机制改革顶层设计。探索省市区一体推进机制,持续推动示范区改革,推进管理体制“两剥离、两整合”,推行示范区全员聘任制,构建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建立“管委会+公司”“平台+公司”“园区+公司”等灵活实用的开发运营机制。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培育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营商环境,释放体制机制改革的活力。

第二,要进一步完善财政支持政策。由于农业具有天然弱质性的特点,对财政的依赖程度较高。因此,示范区需要统筹利用好涉农资金和财政政策,建立完善的涉农资金管理体制,聚集农业科技研发推广资金,集中投入到科研平台建设、成果推广转化、企业培育孵化等重点领域、重大项目,不断提高涉农资金管理效率和使用效益。

第三,要鼓励创新金融扶持服务政策体系。积极探索“政府+保险+银行”金融科技结合新模式。在金融机构引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社会融资等方面先行先试,构建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通过设立专项引导资金,开拓多渠道社会化投融资;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金融支持政策,为科技人才量身定制专项贷款服务,激发农业科技人员科研动力,引导鼓励产学研金融机构紧密合作,形成产学研良好互动局面。

培育特色产业,引领农业科技产业发展示范

示范引领未来农业发展也是示范区的重要任务之一。应着力强化专业园区建设,加快主导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注重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延伸,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

在特色产业培育上,围绕现代种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涉农装备制造等产业,培育和引进农业头部企业、龙头企业,以农工文旅等多业态融合发展为重点,发挥涉农企业在资本、智力、市场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培育农业+加工+数字化+冷链物流、农业种养+生态循环、农业+专业涉农电商等产业融合新业态。做长产业链、价值链,孵化出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和品牌。

在产业发展示范上,示范区应聚焦产业融合发展,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整合涉农产业链,选择关键节点企业组建农业科技创新产业联盟,有效对接融合创新链和产业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互为应用场景,推动农业观光、研学教育、文化消费等产业协同发展。探索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方式,引导小农户融入现代产业、创新增收新业态、形成农业农村农民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在培育创新主体上,示范区要发挥产业链“链主”作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合发展,形成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产业集群生态。建立健全企业、科研院所、新型经营主体、农民等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在技术、产业等方面形成要素整合的核心竞争力。畅通成果转移转化渠道,探索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融合机制。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蒋元红 高杨)

关键词: 创新示范 效果 农业 高新技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