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是科技企业的一大终极命题,在任何行业都不例外。尤其在中国科技日益强大的当下,如何从根本上摆脱外来的限制,是人们关心的重点。

汽车行业在全世界已有 134 年历史,动力系统在其中占据着绝对核心的位置。而在中国,由于制造业起步晚于欧美国家,客观上来讲,中国的动力系统技术与前者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不过,进入 21 世纪后,汽车主机厂为掌握核心技术,大力研发汽车的动力系统,推动以动力系统为核心的整车行业步入快速发展期。

与芯片一样,动力系统被看作是一款车的核心。有了强大的、有足够差异化的核心引擎,手机、汽车等产品才能在市场中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

2006年,比亚迪进入整车制造行业后,研发出第一款电动汽车,但因为周围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比亚迪放弃这款车型上市。不过,该车型让比亚迪看到了新能源汽车的优势所在,将手机电池领域及此前出售车型的利润全部投入到第一代混动技术的研发当中。

也是从这时开始,比亚迪确立了「以技术为本」的研发理念,开启了动力系统的自行研发之路。比亚迪是一家车企的定位,在人们认知中已经定型,而比亚迪在新能源技术和全产业链上的布局,逐渐成为企业的重心所在。此后,在 2013-2019 年,比亚迪的累计新能源汽车销量都是全球第一,坐稳新能源「一哥」位置。

2015 年 5 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 2025》,指出推动汽油发动机的自主开发和产业化,提升热动能量转化效率,降低能耗。在这个大背景下,混合动力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就被看作是潜力巨大的市场。「新能源汽车发动机废气排放低,可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长期目标。」某研究机构提到。

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纯电动汽车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产品,一方面燃油车仍旧占据主导地位,混合动力技术的确低调过一段时间。但比亚迪在这条技术路线上持续研发,实际上,汽车史上第一辆量产的插电式混动汽车就是比亚迪出品。此后,比亚迪的插电混动技术经过多次迭代,日渐成熟。

时间来到 2020 年广州车展,比亚迪带来了搭载 DM-i 超级混动技术的全新车型——秦 PLUS,在以燃油车为主的汽车行业秀了一把实力。

如今,主打经济性的 DM-i 超级混动技术搭载在秦 PLUS 车型上,从实际数据来看,用户对于汽车又多了一种「最佳能效比」的选择。

3.

怎么理解能效比这个词?或许从这款车型就能看出来。

比亚迪最新推出的骁云 - 插混专用 1.5L 高效发动机,是 DM-i 超级混动技术的核心部件之一。

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简称中汽研)数据显示,骁云 - 插混专用 1.5L 高效发动机以实测 43.04% 的热效率获得「能效之星」称号,是全球热效率最高的量产汽油发动机。数据显示,同价位车辆的热效率均在 30%-40% 之间,鲜少能够得到突破。

发动机热效率是指发动机有效功率的热当量与单位时间所消耗燃料的含热量的比值,用以评定发动机的经济性。热效率比值越大,说明发动机工作效率越高,直观表现为车辆更省油。

从直接表现上看的确如此,比亚迪方面表示,这台发动机以实现超低油耗为开发目标,热效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数值,加上其它核心零部件,为秦 PLUS 带来了全球最低的 3.8L/100km 革命性油耗。如果同样拿 1.5L 排量的燃油车相比,秦 PLUS 的油耗节省了一半多。

并且,数据显示,在满油满电的状态下,秦 PLUS 的行驶里程超过 1000 公里。不管与燃油车或纯电动汽车相比,秦 PLUS 都是能耗与续航的佼佼者。

此外,由于内部搭载的核心部件及整个动力系统的优势,秦 PLUS 拥有的驾控感也无可比拟,「快、顺、静」是秦 PLUS 为消费者带来的体验。具体来讲,采用 DM-i 超级混动技术的秦 PLUS 在行驶的过程中拥有远超燃油车的超强动力,且操控感如纯电动汽车般平顺、静谧,颠覆了用户对于传统家轿的驾控认知。

在汽车行业,同样离不开产品核心部件的研发,比亚迪深谙这个道理。

十余年的自研路在实践上说明了这一点。罗马非一日建成,DM-i 超级混动技术是比亚迪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也是背后比亚迪克服不少技术研发上的坎坷,向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给出的回应。

凭借「全球最低:3.8L 革命性油耗」和「极致驾控感受」的强技术感知,秦 PLUS 可能成为未来轿车市场上一骑绝尘的引导者。但更重要的是,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达到了一个行业新高度,或许它拉开的,是新能源逐步替代燃油车的大幕。

关键词: 新能源